曹植塑像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少聪慧,“善属文”,始深得曹操宠爱,几立为太子。后因行为放任,其兄曹丕被立为太子。延康元年(220)曹丕称帝后,植名为王侯,实为囚徒,两度被贬爵移封。黄初七年 (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后,继续遭受猜忌和打击,最后移封陈郡,卒谥思。曹植的思想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主要表现了“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政治抱负。如《白马篇》、《薤(xiè)露篇》。后期作品则主要反映了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控诉了曹丕父子对他的迫害,抒发了自己备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满腔悲愤情绪,表现了自己不甘阶下囚的生活,希冀用世的强烈愿望。他的诗现存约八十首,大部分是乐府诗。曹植一生重视从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把五言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使之达于成熟。他的五言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格调雄浑而不卑弱,文辞华美而不雕琢,尤其是注重语言的提炼和修辞,特别留意于文句的整饬和韵律的和谐,笔力雄健。赋今存四十余篇,数量在汉魏作者中为第一。曹植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诗人、词赋大家,五言诗的一代宗匠,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留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传世名篇,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和称“三曹”。
主要成就: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
主要作品:《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飞龙篇》。
曹丕、曹操、曹植塑像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