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简介 >

文成公主是哪里人 你知道吗?

87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7 18:08:02    

3月2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公元641年3月2日,一个只有16岁的文弱漂亮的小姑娘,在别的姑娘哭天喊地不愿进藏的时候,唯独她敢挺身而出,赢得了民族团结和安宁的局面,也赢得了上千年来后人对她的敬仰。她是谁?为啥她能在1300多年前的那个时候能挺身而出?

她就是美丽善良的大唐文成公主,一个勇于担当的山东姑娘。

3月2日,是她启程进藏和亲的日子。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当年文成公主感人的故事。

和亲背景

文成公主,名李雪雁,祖籍山东济宁(今任城),其父史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李雪雁就生在任城,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姑娘。

当时的吐蕃对于中原王朝的子民来说,远不如信息化的今天人们对西藏的熟悉。吐蕃王朝地处高原,低压缺氧,内地人到那里连呼吸生存都艰难,从这一点来看,吐蕃面对强大的唐朝,只要不主动进犯,亦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但历史就是不按惯例出牌,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吐蕃年轻的赞普松赞干布以武力统一藏区后,目空一切起来,以为天下无敌,他偏要放弃高原优势,跑下高原来撒野,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四川松潘县),没想到此时唐太宗领导下的唐朝正处于强盛时期,派大将侯君集率领大军讨伐,先锋官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在侯君集大军赶到前就赶紧撤军。

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

松赞干布这才知道自己太不知道天外有天,如梦初醒般看到了吐蕃与大唐的差距。松赞干布不愧为能屈能伸、愿打服输的好汉,反过来十分佩服和倾慕大唐的强盛,他派使臣向唐朝上书承认了错误,并俯首称臣。做到这一步事情本来已经了结,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败军之王居然在派遣使者上书称臣的同时,提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向唐朝皇室求婚的要求。

在和亲一事上,唐太宗李世民毕竟是深谋远虑的明君。他也知道关羽当年没处理好和亲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历史记载,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在留守荆州时,东吴孙权为了和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羽早已忘记了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嘱咐,竟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结果是两家闹翻,关羽最后走了麦城,失去荆州。事实上,孙权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儿子比关羽的女儿身份高贵多了,可关羽竟将孙权比为“犬”,将自己比为“虎”,其盲目骄傲自大为自己失败埋下了祸根,也导致蜀国从此由盛转衰。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因为对方是战败者而轻视松赞干布的请求。事实上,当时如果拒绝吐蕃求婚,作为战败国的吐蕃也无可奈何,但这样一来,吐蕃就会怀恨在心,你唐朝现在虽然强大,但不可能永远强大,唐太宗再英明,也不可能真正“万岁”的!到时唐朝的边境将永不安宁。但如果同意吐蕃的求婚,吐蕃不仅会感恩戴德,而且会换来边关的长期安定。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他说:“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原,断可知矣。”因此他同意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文成公主挺身而出

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吐蕃遥远人稀,普通百姓都不愿意涉足,何况皇家公主?

大唐公主们听说和亲一事,都唯恐选到自己,哭着喊着躲得远远的,无人愿意去吐蕃做“压寨夫人”。

在这种情况下,深明大义的李雪雁挺身而出,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但为了国家的安宁和民族团结,毅然应征做和亲公主嫁与异邦。正一筹莫展的唐太宗喜出望外,将她封为文成公主,派遣她远嫁吐蕃,承担起促进唐蕃睦邻友好的政治任务。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为支援吐蕃发展争取到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嫁妆十分丰厚,陪嫁有“十二岁释迦佛等身像;识别善恶的日月宝镜,各类珍宝及金玉饰物;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卜筮经典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此外还带去了大量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这些资金与物资为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布达拉宫诞生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推动了吐蕃许多重大工程建设。迎娶到文成公主后,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于是,一座震古烁金、美轮美奂、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布达拉宫从此诞生。

大昭寺

小昭寺

文成公主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文成公主考虑到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比自己更早嫁入吐蕃,主动提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供奉其中,而自己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供奉在规模小一点的小昭寺。

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文成公主的知书达理,赢得了松赞干布的更加敬重。但由于大唐是上国,尼泊尔只是小国,而且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比八岁等身像地位更高,朝野要求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供奉于大昭寺的呼声一直不断,但文成公主始终未允,直到后来金城公主入藏,才顺应民意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小昭寺都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促进藏区发展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给吐蕃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她带来的农技人员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带来的丰收高产,使吐蕃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

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当地藏民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给吐蕃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和先进文化。她带来的文士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教授大臣与贵族子弟汉族先进文化。连松赞干布也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此后200多年间,边关安宁,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拉萨至今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文成公主一直被藏民尊称为“甲木萨”,汉语的意思是“汉女神仙”。

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整整四十年,自从嫁到吐蕃,她再也没有回过娘家,大大促进了藏区农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这个在国家需要之时,勇敢地挺身而出的山东姑娘,永远值得后世敬仰。


推荐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