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发布,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商洛市洛南县,联合申报的民间文学类《仓颉传说》(序号:1236,项目编号:Ⅰ-142),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史载,仓颉生于白水,造字洛南,两地有不少历史遗迹留存。
仓颉
《乾隆白水县志·卷三·列传》:仓颉阳武村人,龙颜四目,生有睿德,黄帝命为左史,观奎星圜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类象形,始创文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终葬今史官村北黄龙山下。
据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刻本的《白水县志》记载,仓颉为阳武村人,即今天的白水县北塬镇杨武村。其为轩辕黄帝时期的左史,通过观察行星运行,鸟兽足迹,终于创造出原始的象形文字,致使“天雨粟,鬼夜哭,龙潜藏”震动天地。去世之后安葬在史官村,即今天的白水县史官镇。汉景帝时期,取仓颉造字天雨粟之意,曾改白水县为粟邑县。
白水旅游地图
古人在此建有仓颉庙,具体创建年代已不可知,据《仓颉庙碑》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后世历代多有修缮。
1948年冬,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在白水整训干部,部队驻扎史官镇,指挥部设在仓颉庙,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期间炊士班战士取干柴时,将庙中“二龙戏珠柏”中间的树头“珠子”锯掉,彭总知道后,非常生气,在庙内举行的军民联欢会上严厉批评了这个士兵,并亲笔题写了仓颉庙古柏保护令。
彭德怀元帅保护仓颉庙手令
手令全文如下:
“仓颉庙是国家文物。凡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的全体指战员,均须切实保护文物古迹,严格禁止攀折树木,不得随意破坏。切切此令。”
彭德怀 一九四九年元月三十日
1949年1月11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在白水县武庄村(仓颉庙附近的村子)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张宗逊等113人。1月31日晚,在仓颉庙召开了军民联欢大会。演出了古典戏《抱火斗》。由于1949年2月1日起西北野战军就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所以这次党代会是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会,也是唯一一次党代会。
2001年6月,仓颉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唯一兼有红色文化的单位,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就位于仓颉庙内。
白水仓颉庙碑
仓颉虽生、长、卒、葬于白水,但其造字之处,却在距其家乡百里之外的洛南县,原因何在?
据乾隆十一年(1746)《雒南县志》引《黄帝录》云:黄帝坐元扈阁上,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等百二十人临之,凤御图至帝前,黄玉为匣,署曰“黄帝诏,司命集,帝行录”,开之其文可晓。
《乾隆雒南县志·卷二·山川》:迤东跨洛水之北曰阳虚山(古山名,洛南县北),传有仓颉造书于此,前有黑潭…越洛之南曰羚羊山,东曰元扈山(今洛南县保安镇眉底村),山与阳虚(山)对峙,石壁有仓颉古文,剥蚀不可辨。
洛南县地图
《乾隆雒南县志·卷十一·艺文·古文》:阳虚山石室二十八字。《金石古文解》曰:按《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文二十八字,景刻于阳虚之石室,李斯止识八字,曰“上帝垂命,皇辟迭王”,其余二十字斯不能识。
黄帝率领左史仓颉等一百二十名部署出巡,行至位于今天洛南县西北方向的元扈山(又称玄沪、玄扈,今名双连山;位于今洛南县西北22公里处的保安镇眉底村。),有凤凰衔图授之,黄帝有感而发,留仓颉在此造字。仓颉登上与元扈山隔洛河相对的阳虚山,遇灵龟负书授之,助仓颉造字,仓颉在阳虚山上刻二十八字,秦朝丞相李斯只认识8字。
由于阳虚山石刻遍载典籍,知名度很高,所以凡过往洛境的达官贵人,文客显士,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以示风雅。每逢官吏至此,当地群众要为其练木排、搭高梯,以供敬赏者攀登观看,不论农事忙闲均要赋物服役,因众民不堪其骚扰,故有人乘雷雨天纵火焚毁,从此字迹模糊难辨。
清道光元年(1821),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摹记勒石,树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今洛南县保安镇许庙村)。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题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
为纪念仓颉这一文字初祖,洛南县于清光绪四年(1878)和光绪五年(1879)在县城东街建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大门,一院两进。整个建筑砖木结构,屋顶有花脊走兽,屋内雕梁画栋,气氛庄严肃穆。正殿奉“仓圣之神位”,陈绶题其额为“二肇造斯文”;享殿由陕甘督学许振伟题为“仓圣祠”。院内有自许家庙村移回的“仓颉授书处”原碑,并加盖碑楼树于左侧;右侧配设“敬惜字纸,功德无量”的醮炉,对称耸立,极为壮观。
洛南仓颉小镇
2023年5月,位于洛南县保安镇的“仓颉小镇”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现有仓颉文博馆、仓圣文化街、仓颉授书处、灵龟负书、墨染黑潭、仓圣湖、唐澍殉节处等特色景点,有溪乐谷民宿区、农耕文化馆、主题儿童乐园、溪野·星光荟等体验项目。
仓颉传说的年代距今已有5000余年,在那个神话与现实并存的上古时代,仓颉造字的真相到底如何,是否真有凤凰衔图、灵龟负书,已不得而知,就是仓颉本人也是各有说法。
史传所载,仓颉有二,一为《禅通纪》(《路史》其中章节)之帝,在伏羲前;一为史官,在黄帝时。皆云始作书。同时也有伏羲造字之说。
《路史》是南宋罗泌所撰杂史,内容记述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和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
在《路史·卷六·前纪六·禅通纪》中载: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哆,四目灵光。上天作令,为百王宪。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文字形,位成声具,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父子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出,礼乐以兴,刑法以着,为政立教,领事辨官,一成不外。于是而天墬(同“地”)之蕴尽矣。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文字备,于以存乎记注,乃着绩,别生、正名、孚号,而升封于介丘,纪文字以昭异世,而文乱日昌矣。
乱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今白水县杨武村),终葬衙之利乡亭南(夏商时白水旧称彭衙邑,西汉分建粟邑县和衙县,利乡亭在今白水县史官镇),书,人禋(yīn,泛指祭祀)之。后有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
按照《禅通纪》的说法,“仓颉”名为侯冈颉,活了110岁,为黄帝之前的一方部落首领,与大众认知中的黄帝史官大相径庭,但不变的是,其安葬之地依然是今日的白水县。
同时,伏羲造字说在后世亦占有一席之地。
《路史·卷十·后纪一·禅通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氏…稽夬象,肇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而文籍由是兴矣。
《尚书序》载:“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据传此文为西汉经学家孔安国之作,其人为孔子之后,司马迁古文经学老师。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到底是何人造字,说法不一,借用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在其所著《荀子·解蔽》中一言:“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可见造字非一时之功,一人之力可成。
甲骨文汉字对照表
大胆推测一二。上古之时,随着部落联盟的形成,出现了结绳记事,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图画象形文字。史皇氏因其聪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成为了一方部落首领。至伏羲时代,随着八卦推演,文字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黄帝完成天下一统后,任用史皇氏之后人仓颉为左史。
在史学上,有不少史学世家,如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班彪、班固、班昭一家,仓颉也应此情。其继承先祖之志,对各部落所造文字进行汇总整理,最终超越众人,成为造字过程中的集大成者,后遍行天下,不断考究完善,教授传播。
西安造字台
但无论如何,仓颉在汉字创造、发展的进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不少历史遗迹。如西安市长安区有仓颉造字台遗址(西安6号地铁线有造字台站),山东省东阿县仓颉墓、寿光仓颉墓,河南开封仓颉墓、南乐县仓颉陵、虞城县仓颉墓,以及遍布南北的仓颉祠。这些有的可能是仓颉传字的遗迹,有的可能是仓颉团队成员行仓颉之名,亦或假托仓颉之名以为纪念。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为汉语、俄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六大联合国官方语言分别举办纪念日,中国选定4月20日为“联合国中文日”,后又进一步扩展为“国际中文日”。这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其来历正是取自仓颉造字“天雨粟”的典故传说,古今映照,意义非凡。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