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青是哪个省份的简称?各市地名由来分享

87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9 18:50:31    

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市。全省下辖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分别是: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以境内的青海湖得名。《辞源》:“公元1928年置青海省,以境内青海湖而名。”“蒙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海’。北魏时始名青海。”

商周时,为西羌地。两汉时,为护羌校尉、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金城属国。魏晋南北朝时,属吐谷浑国。唐朝初,属陇右道;唐中后期,为吐蕃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属唃厮啰政权;北宋末,设湟州、西宁州、积石军、震武军。金、西夏时,为金乐州、西宁州、积石州。元中统二年(1261年),属西夏行省,后属甘肃行省;世祖至元年间,为吐蕃等处宣慰司、积石州、贵德州、必里万户府。明弘治元年(1488年),为整饬西宁兵备道。清雍正年间,设青海办事大臣。1912年,为青海办事长官。1915年,为甘边宁海镇守使。1928年,设青海省。

一、西宁市

以古西宁州得名。宋朝时改鄯州为西宁州,寓“西部安宁”之意。《读史方舆纪要》西宁镇:“镇河湟环带,山峡纡回。《志》云:西宁,万山环抱,三峡重围,红崖峙左,青海潴右。”《宋史》:“旧青唐城。元符二年,陇拶降,建为鄯州,仍为陇右节度,三年弃之。崇宁三年收复,建陇右都护府,改鄯州为西宁州。”

商周时,为羌地。西汉初,设西平亭;平帝年间,设西海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建西平城。西晋泰始元年(265年),设西平郡。十六国时,为南凉国都。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为鄯善镇;孝昌二年(526年),为鄯州。隋大业三年(607年),为西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为鄯州;天宝元年(742年),为西平郡;乾元元年(758年),为鄯州;上元二年(761年),为吐蕃地;咸通二年(861年),为鄯州。北宋景元年(1034年),为唃厮啰政权国都青唐城;元符二年(1099年),设鄯州;崇宁三年(1104年),为西宁州。元朝时,先后属宁夏行省、甘肃行省。明洪武六年(1373年),为西宁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西宁府,为青海办事大臣驻地。1927年,设西宁行政区。1929年,为青海省省会。1945年,设西宁市。

二、海东市

以地处青海湖以东得名。

夏商周时,为西羌地。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令居寨;元鼎六年(前111年),属护羌校尉;神爵二年(前60年),设允吾县、安夷县、破羌县。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属西平郡。三国魏时,设白土县。西晋时,设晋兴郡。十六国时,设乐都郡。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属鄯州。唐开元二年(714年),设陇右节度使。

北宋初,属唃厮啰政权;元符二年(1099年),设湟州;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撤湟州;崇宁二年(1103年),设湟州;宣和元年(1119年)为乐州。元中统元年(1260年),撤乐州;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属西宁州。明朝时,为河州、西宁卫地。清雍正年间,属西宁府;乾隆九年(1774年),设巴燕戎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循化厅。1913年,为循化县、化戎县。1929年,设民和县、互助县。1979年,设海东地区。2013年,海东撤地设市,设海东市。

三、海北藏族自治州

以地处青海湖以北得名。

秦朝时,为先零羌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护羌校尉;神爵二年(前60年),属金城郡。新莽时,属西海郡。东汉初,属金城郡;东汉末,属西平郡。西晋时,为长宁县、临羌县地。十六国时,为长宁县、祁连县、临羌县地。北魏时,属吐谷浑国。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属西平郡。北周时,属乐都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属西平郡、吐谷浑国;大业五年(609年),属西海郡。唐贞观十年(636年),设阁门州;开元七年(719年),为安人军;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为威戎军;天宝十四年(755年),为吐蕃地。北宋初,属唃厮啰政权;崇宁年间,属湟州;政和五年(1115年),设震武军、善治堡、大同堡、德通城、石同堡。元宪宗三年(1253年),属脱思麻路、西宁州。

明洪武六年(1373年),为西宁卫北川千户所、罕东卫地;正德七年(1512年),为蒙古地;崇祯十年(1637年),为和硕特部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大通卫;雍正三年(1725年),设和硕特西右前旗、和硕特南左末旗、和硕特南左右旗、和硕特东上旗、和硕特北右旗、和硕特前左头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为大通县;嘉庆年间,为藏族刚察部、达如玉部、阿力克部地。1929年,设门源县。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3年,设海晏县。1953年,设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为海北藏族自治州。

四、黄南藏族自治州

以地处黄河之南得名。

商周时,为西羌地。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设河关县。东汉永元十四年(102年),属护羌校尉;建安十二年(207年),属吐谷浑国。北周时,设达化郡。唐景龙三年(709年),为吐蕃地;天宝十三年(754年),设洮阳郡、浇河郡;天宝十五年(756年),为吐蕃地。北宋初,属唃厮啰政权;崇宁三年(1104年),属积石州。金天会八年(1131年),属河州。元宪宗三年(1253年),属吐蕃等处宣尉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河州卫、必里千户所;永乐元年(1403年),改必里千户所为必里卫。清雍正年间,设贵德守御千户、河州同知。1913年,为循化县、贵德县地。1929年,设同仁县。1953年,设黄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为黄南藏族自治州。

五、海南藏族自治州

以地处青海湖之南得名。

两汉时,属金城郡、西海郡。十六国时,先后属前凉、后凉、北凉、吐谷浑国。北周建德五年(576年),设廓州。隋大业三年(607年),为浇河郡;大业五年(609年),为河源郡、西海郡。唐天宝十三年(754年),为浇河郡、宛秀军;至德元年(756年),为吐蕃地。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建溪哥城,属唃厮啰政权;大观二年(1108年),设积石军。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

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年(1377年),为归德州。清顺治六年(1649年),为归德所;雍正二年(1724年),设钦差总理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设贵德厅。1913年,为贵德县。1929年,设共和县。1935年,设同德县。1940年,设第七行政督察区。1941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1953年,设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为海南藏族自治州。

六、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为藏语,意为“反头”或“硬汉”。清康熙年间译为“郭罗克”,清末译为“俄洛”,后演变为“果洛”。

古为党项羌地。唐朝初,设羁縻轨州、羁縻山居州、羁縻奉州、羁縻岩州、羁縻远州;唐中后期,为吐蕃地。北宋时,属唃厮啰政权。元朝时,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朝时,属朵甘思宣慰司。清朝初,为蒙古和硕特部地;清中后期,属成龙义道。1935年,设果洛行政督察区,后改为第三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果洛区。1954年,为果洛藏族自治区。1955年,为果洛藏族自治州。

七、玉树藏族自治州

以藏族玉树部得名。“玉树”为藏语,意为“遗址”,以此地为传说中格萨尔王妃朱毛的诞生地而得名。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为西羌地。隋朝时,属苏毗国、多弥国。唐朝时,为吐蕃地。北宋时,属黎州。元朝时,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朝时,属朵甘思宣慰司。清朝时,属青海办事大臣囊谦千户。1917年,设玉树理事。1929年,设玉树县,后设玉树行政督察区。1949年,设玉树专区。1951年,为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为玉树藏族自治州。

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以地处青海湖之西得名。

古为羌地。南北朝时,属吐谷浑国。隋大业五年(609年),设西海郡。唐宋时,属吐蕃腊城节度使。元朝时,属沙州路、吐蕃等处宣慰司。明朝时,为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地。清朝时,属青海办事大臣。1912年,属青海办事长官。1917年,设都兰理事。1930年,设都兰县。1954年,设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56年,设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1957年,为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1958年,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1963年,撤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并入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推荐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