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论语第八章原文及翻译分享

51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2 20:51:22    


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学则不固②。主忠信。无③友不如己者④。过则勿惮改⑤。”

【注释】

①重:庄重、自持。

②学则不固:所学不牢固。与上句联系起来就可理解为:一个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牢固

③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④无:通“毋”,不要的意思。不如己者:指不忠不信的人,',不如己者”是比较委婉的说法。

⑤过:过错、过失。惮(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而努力学习就不会固陋浅薄。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看不起任何人。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君子不重则不威”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君子通用的一个特质,那就是君子首先要庄重大方、有自持力,这样的君子才能具有人格的威严。“重”是自重,“威”是威仪,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则不威”也可以说是自己没有信心。

“学则不固”,“固”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孔安国批注里讲的,孔安国是汉代的学者,他讲固当蔽字讲,蔽就是蔽塞,蔽塞不通,人能够求学就不会蔽塞。这是讲学则不固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这个“学则不固” 将这句话与前一句话联系起来,是讲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仪,即使是学也不坚固。后一种说法就是朱夫子。这么说是不好的,严重局限了这句话的含义,我觉得“固”应该翻译成“固陋、浅薄”。不学习的人,只能守着自己已经学习的浅薄的知识认识世界,一定是不完整和浅陋的。而学习就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尤其是对同一个事物不同学习层次和领域的人一定有不同的且属于自己的看法,而提升境界的手段也是通过学习。所以这句话应翻译为“学习可以避免固陋。”

“主忠信”是君子重而威、学而固的一种体现。一个人对人不忠无信,不论在中国的哪个时代都是活不下去的。如果不忠于自己的学习,将学无所成;而不忠于自己的学识,将毫无主见,毫无立场,人云亦云的傻瓜。

“无友不如己者” 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轻视他人的人,最终会为自己的浅薄、固陋买单。有人理解这句话说“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但是如果人人信奉这句话,那活起来就太累了,也十分的偏见。

“过则勿惮改”。“过”是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失没什么奇怪的,只要没有成为大圣、至圣,肯定有过失。有过失勿惮改,“惮”是畏难之意,就是害怕,不要害怕改过,这是勇敢的人。夫子讲的“知耻近乎勇”,知耻是知道自己的过失,有过失是可耻的,我们就要把它改,这就是勇,勇敢。改还要迅速的改,不能犹豫。了凡先生讲的,他在《了凡四训》中说,“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小的过失就好像一根刺扎在肉上,也是很痛,马上把它挑出来,那得要快速;大的过失像毒蛇咬到手指,要一刀把这个指头给斩断,不能让这个毒攻到心里,那就死定了。所以这是比喻改过之勇猛坚决,不可畏难,不可苟安。

  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就是因循二字耽搁了一生。因循什么?就是放纵自己的过失,不肯改过,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过。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他的秘诀成功的关键就是改过而已。所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改过,最欢喜的事情就是闻过,知道自己过。当自己不知道自己过失的时候,有师友来帮助我们,告诉我们过失。告诉我们了,不要怕改。如果怕改,不肯改,甚至要掩藏,那就是《弟子规》上讲的,“倘揜饰,增一辜”。有过失,还要掩饰,又增了一条过失,那过失愈来愈多。能够把它改掉,过失就没有了,你就向圣贤迈进一步。

推荐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