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泰戈尔实际上是孟加拉人,他的出生地是加尔各答,而这座城市位于印度孟加拉邦,是孟加拉文化的象征之一。泰戈尔一生都倾注了许多关于孟加拉的赞颂之词,其中一首名为《金色的孟加拉,我爱你》的诗更是让人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心生向往。
然而,孟加拉的现实却常常被贫穷、污染、洪水以及火车事故所笼罩,频频登上国际媒体头条。甚至有些人对孟加拉这个小国一无所知。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将孟加拉视为亚洲地区的一个经济贫弱国家。然而,去年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的数据,孟加拉国在2020年的人均GDP超过了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人均收入达到了1888美元,而印度的人均收入则下降到了1877美元。这引发了人们对孟加拉国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好奇。
为了理解一个国家的崛起,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英国结束了对亚洲的殖民统治,但在离开印度之前,将其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巴基斯坦从建国之初就存在问题。
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的人口几乎相等,但国土面积差异巨大。尽管法律上平等对待,但由于孟加拉人和印度人的长期居住交流,巴基斯坦的建国者来自西北地区的旁遮普族和信德族,他们常常认为孟加拉人不够忠诚。甚至将巴基斯坦的国语定为西北地区的语言,这令占人口多数的孟加拉人感到愤怒。
除了政治上的不平等,西巴基斯坦还试图从经济上剥削东巴基斯坦,因为孟加拉平原一直以来都盛产黄麻,这成为了巴基斯坦的主要外汇来源,但这笔收入却主要用于西巴基斯坦的建设,进一步加剧了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国防建设上,西巴基斯坦也受到了明显的偏袒,一旦印巴发生冲突,印度通常只会攻击东巴基斯坦,而西巴基斯坦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与印度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上,对东巴基斯坦置之不理。这使得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在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中,东巴基斯坦政党以人数优势当选,但西巴基斯坦不承认选举结果,导致东巴基斯坦开始了坚决的独立运动。
接下来的一年,巴基斯坦总统逮捕了独立运动的领袖,这给了印度一个机会,他们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旨在支持孟加拉的独立。印度东进,西守,很快占领了东巴基斯坦的首都,并击溃了前来增援的西巴基斯坦海军,于是孟加拉国独立诞生了,孟加拉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然而,初创的孟加拉国非常贫困,人均GDP仅为1600美元,但在短时间内,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从1947年开始,东巴基斯坦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四千万人,几乎翻了四倍。除了人口众多之外,孟加拉国拥有70%以上的可耕种土地,但政府一直奉行垄断土地政策,大部分土地都用于种植黄麻以获取外汇,这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长期压制,甚至导致了一段时间的大饥荒。
因此,在1980年,孟加拉国启动了经济改革运动,国内形势出现了显著改善,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最近几年,孟加拉国不仅是南亚次大陆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2018年的数据,孟加拉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了7.8%,连续六年保持了6%以上的经济增速
,这样的成绩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
孟加拉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制衣业的蓬勃发展。根据国际数据报告,孟加拉国的服装出口仅次于中国,排名世界第二,远超越越南等竞争对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不久之前,孟加拉国的制衣业出口在全球排名还位于土耳其之后。然而,自2008年以来,孟加拉国的制衣业迎头赶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相对简单,主要是孟加拉国人口红利和高密度。这个国家的1.7亿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年轻人,其中有3500万人在最近几年内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为孟加拉国的国内市场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此外,孟加拉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仅有14万平方公里,却容纳了如此众多的人口,高密度的人口使得贸易变得更加便利,也降低了吸引新客户的边际成本。
除了内部因素,孟加拉国制衣业的快速崛起还与中国有关。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成衣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和环保压力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将工厂外迁到海外进行生产。孟加拉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阶段,积极借鉴了中国的经验,引入了大量中国企业,特别是在纺织制衣领域。中国企业在孟加拉国建设了大型纺织制衣厂,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和管理经验。如今,孟加拉国的成衣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年出口总值占国内出口总值的80%左右,同时也解决了国内超过500万人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
低端制造业对孟加拉国来说带来的利益大于弊端,因为低端制造业的优势是社会各个层面都能感受到的。相比之下,印度一直试图通过高科技来提升经济增长,甚至有着成为IT出口大国的雄心,但实际表现并不如愿。
更重要的是,孟加拉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还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了经济环境。这与印度试图通过改善电力和光缆来推动IT产业和整体社会发展的不切实际愿景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模式的务实态度使孟加拉国受益匪浅,而印度试图在没有打好制造业基础的情况下争夺高科技产业,可能最终会损害国家的发展道路。观察世界上各个大国的发展历史,都不难发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阶段。只有当一个国家完全掌握了制造业,才能构建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从而让社会经济稳步提升。如果基础不牢固,只追求高科技产业,可能导致社会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只有少数人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果实,而更多人仍然陷入贫困。孟加拉国学习中国模式,正在避免这种情况,而印度则似乎陷入其中。
然而,孟加拉国仍然面临一些严重问题。首先是能源需求,这个小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来满足电力需求,每天都存在巨大的电力缺口,需要大量进口燃油发电,这也导致孟加拉国的外汇储备非常有限。
此外,孟加拉国对原材料的依赖也很大,尤其是在服装加工产业。由于国内土地用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孟加拉国几乎需要从国外进口所有的纺织原材料,特别是棉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孟加拉国依赖了中国等国家的进口。这使孟加拉国政府积极亲近中国,寻求在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孟加拉国政府计划建设水电站工厂,同时希望中国能够提供关于绿色能源方面的建议和经验。
此外,孟加拉国政府还承诺学习中国模式,建设经济特区,为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电力、水资源和便利的交通网络,并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政策上的最大优惠。中国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