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北海说什么话?来了解一下吧

8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23 14:19:26    

据清代道光版《廉州府志》载称合浦(含今北海市全境):“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二曰东人,杂居乡村,解闽语,业耕种;一曰俚人,深居远村,不解汉语;一曰艇户,舟居穴处,亦能汉音,以采海为生。”

根据这本《廉州府志》,我们可以知道,在清代道光年前,也就是差不多200年前,在北海大地上至少生活着四大族群,第一是客户,就是指今天在北海市区、南康社区讲北海白话的族群。二是东人,也就是居住在北海东部沿海一带讲黎话、波米话、军话等闽方言的人。三是俚人,就是指讲合浦话(也就是廉州话和麻佬话)的本地土著人。四是艇户,即疍家人,以讲外沙、独树根白话的人。

其实,生活在北海的最大族群应当是指讲本地合浦话的人。这些族群主要分布在合浦县中西部以及北海郊区。在秦始,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大批汉人南迁,在带来大量的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促成了和百越等岭南原著民族的大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合浦话成为了粤方言的一种,是粤方言未成熟前,跟广西梧州一带原始粤语相似的一个分支。所以说合浦话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词汇。

在北海的第二大族群应当是指客家人。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廉州府志》里并没有提到客家人,那么他就说明至少在清代道光年间,合浦并没有大规模的客家人到来。北海的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北海的东部和北部内陆地区,今天我们根据他们的族谱可以知道,北海客家人大规模的到来是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促成客家人的大规模迁来,是与清代咸丰年间发生的广东省土著人和客家人械斗有关,在这场械斗中客家人落败,所以他们被迫大规模往粤西及桂西迁徙,太平天国的起义实际上就是洪秀全利用了这种矛盾而发起的。另外一个佐证就是,今天涠洲岛的先民就是1888年由法国传教士带领,从广东遂溪渡海而来的,他们迁来涠洲的原因,也是与广东土客之争有关。

《廉州府志》里提到的客户,指的是今操白话口音的北海城区族群以及南康地区讲白话的族群,这个族群指的是广府人的后代。合浦地区自古以来,就和钦州、防城等地区同为广东省管辖,故受到广东省语言、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从广州等省城地区来的族群一千多年前来到此地经商,成为社会主流,其语言受周边地区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钦廉片粤语,既与广州白话相类似,但又明显受到勾漏片粤语的影响。

第四族群便是疍家人。这是生活在北海市区的最早的一个族群。疍家人其实是南方汉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操持的同样是粤语的分支,与现今北海市区的白话十分相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疍家人不受待见,民间不允许疍家人上岸、不允许和岸上的族群通婚 ,因此他们一辈子只能生活在水上,也正因此,疍家人形成了他们自己独有的一套文化。直至解放后,疍家人受到歧视的现象才得到根本改变。现在居住在外沙岛、独树根以及海角路一带的居民,就是当年北海疍家人的后代。

在今天北海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东边沿海的部分村落,还存在着使用福建话、潮汕话的各种方言,例如海城区流下村和银海区南万村使用的黎话,其实就是雷州话,是潮汕后裔的方言。银海区东村、西村和竹林村群众使用的波米话,就是福建后裔使用的方言。此外,还有军话、波米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外迁来到北海地区的福建人、潮汕人内部使用的方言。这些族群使用的范围,与上述所说各大优势族群互相融合,互相影响。以至于在沿海地区产生了很奇怪的现象:由于各个族群之间的通婚,一个村落,甚至是一个家庭内部,存在着同时说三、四种方言的奇特现象。

另外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北海东部沿海还存在着讲海边话、瓦话的族群,不过,这些语言经过考证,都是属于粤方言,可以归于合浦话的一种。


推荐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